人工养殖鲟鱼需重点防治的几种疾病

   2013-12-12 0
核心提示:鲟鱼抗病能力较强,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骨板坚硬,鳃部分裸露,在人工环境下进行高密度养殖,因相互磨伤而轻易受到病虫害的感染。鲟鱼患病后用普通药物难以治愈,且鲟鱼对一般的
鲟鱼抗病能力较强,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骨板坚硬,鳃部分裸露,在人工环境下进行高密度养殖,因相互磨伤而轻易受到病虫害的感染。鲟鱼患病后用普通药物难以治愈,且鲟鱼对一般的常用药物特别敏感,这要求我们在鲟鱼养殖工作中,加强鱼病预防工作,方可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水霉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子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伴着病情加重会游动迟缓,食欲减退以至停食,鱼体逐渐消瘦,最后瘦弱而死。

病因鱼体受伤或水质不良而引起体表感染,滋生水霉。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水对养殖池进行清池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捕捞、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细心,避免鱼体体表受伤;及时对养殖池进行排污清污,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用1∶1配比的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溶液对操作后的鱼体进行消毒,可预防此病的发生。每立方米水体中用2.0g五倍子煮汁淋洒;将抗菌素拌在饲料中投喂,药饵比为1∶100,连喂3天,可以治疗此病。另外可不运用药物治疗,用提高池水温度进行控制,效果也很好。

气泡病

症状病鱼腹部膨胀,鱼体弯曲,常浮于水面,游动缓慢、无力,上浮,贴边,只能稍稍进入水面以下,不能正常潜入水底摄食,鱼体失去平衡,时游时停。发病严重的肉眼就可以看到在口前两侧沟裂里面呈线型排列的很多气泡。有的表现为整个头部都充血,口的附近红肿,不能闭合。

病因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形成气泡,被吞入鱼体或通过鳃、皮肤而向血液扩散,使得鱼的肠、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再汇聚成大气泡。鱼苗期多发,该病常伴有眼外突、皮下出血及鳃部血管栓塞等症。

防治方法主要方法是先改善水质,以注排水的方式注水,解除水体中过多氮气或氧气。采用循环水过滤装置养鱼时,应经常更换和清洗过滤器。然后将病鱼放入浓度为1%的食盐水中浸泡,工夫视鱼体耐受情况而定,然后将病鱼放入清水中暂养,投喂时水位尽可能放低,以保证病鱼能吃到饲料。

肠炎

病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行动缓慢,不摄食,肛门红肿、突出,粪便中带脓,严重者脓中有血,无食欲,行动迟缓,死亡较快;剖开鱼腹可见局部发炎或全肠呈红褐色,肠里没有食物,肠壁弹性差。在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有黄色黏液流出。

病因鱼体体质较弱,摄入变质饲料而导致的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水质清新,当水温达到25℃左右时,每隔10天~15天投喂抗菌素药饵1天~2天,并严格控制投喂量;发现病鱼后,采取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治疗,可用0.6ppm漂白粉全池泼洒,1小时后换注4/5的新水,并保证水体每天交换1次。同时,连续6天投喂抗菌素药饵,每天100kg鱼体投放药物500mg,在药饵中加入过量大蒜汁,效果更好。

肿嘴病

症状此病在史氏鲟幼鱼期发生较多,为一种细菌性疾病,病鱼口部附近充血、肿胀,不能活动,体表伴有水霉着生,肛门红肿。

病因为鱼类摄入变质饲料所致的细菌性鱼病。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加强消费管理,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定期换注新水;发现病鱼后及时捞出,防止其他鱼体受感染,并赶紧换注新水。对此类病鱼的治疗,目前尚未发现更好的有效方法。

氨氮中毒

症状鱼体体色慢慢变浅,严重者通身变白并透明,病鱼行动迟缓,严重者平卧池底不动,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

病因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水体腐败变质,致使氨氮含量超标所致。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池内残饵、粪便,坚持定期定量换水,保证水质清新;发现鱼病后,及时将鱼放在清新水体中,彻底清池并换注新水,停止投饲,待病鱼症状缓解后再放回原池中正常饲养。

锥虫病

症状与病因病原体为锥虫,病鱼行动迟钝,身体在水中呈“S”形或“L”形弯曲,常卧水底,不摄食,体色无光泽呈黑色,有时急剧在水中上下旋围,若不医治,3天~5天后死亡。

治疗方法青霉素G盐按5kg水体中加入药物20万~4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每次浸浴2小时左右。第1、2天用高剂量(40万国际单位),第3天后低剂量(20万国际单位),连续3天出现明显好转,约7天后恢复正常,并出现摄食。早期治愈率可达100%。

车轮虫病

症状与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在鱼体和鳃耙上数量过多,寄生处黏液增多,直接影响生长,造成鱼体衰弱,游动迟缓,肠无食,严重者造成苗种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将病鱼用50g/L食盐水浸浴1小时左右,转到流水池中饲养,病情可以好转而治愈。或用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去除鲟苗鱼体和鳃耙上寄生的车轮虫。切忌运用硫酸铜。

斜管虫病

症状与病因斜管虫大量寄生在鲟体表、口腔、鳃部,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上有大量黏液,鱼体与实物摩擦,表皮发炎,坏死脱落,呼吸困难而死。

治疗方法越冬前将鱼体上的病原杀灭,尽量缩短越冬期的停食工夫,鱼开始摄食时,投喂营养丰富的饵料。水温在10℃以下时,全池泼洒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使池水成(0.3~0.4)×10-6浓度。

小瓜虫病

症状与病因肉眼观察,在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有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以至蛀鳍、瞎眼,患病鱼鱼体日益消瘦,游泳能力大大减低,且浮躁不安食欲减退,最后鱼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用50g/m3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治疗较安全和有效。苗种前期不运用药物治疗,而是用提高池水温度进行控制,效果很好(温度控制在25℃以上,以28℃~30℃为好)。

三代虫病

症状与病因系投喂未消毒的水蚤造成,患病鱼苗症状为嘴部附近充血,鳃充血,体表有一层灰白色的黏液,鱼体失去光泽,游泳极不正常,鱼苗有缺氧浮头现象。

治疗方法放养前用(15~20)×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杀死鱼体病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商品鲟高产高效饲养法
    鲟鱼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快,抗病力强,易人工驯化。在科学饲养条件下,当年育苗养到年底,个体重量可达飞千克,2龄可达2千克~3千克,3龄可达5千克。鲟鱼品种较多,已试
    01-09
  • 美国匙吻鲟的引进及仔幼鱼培育技术
    笔者于1998~2005年在江苏南京六合区金牛山水库和山湖水库开展了美国匙吻鲟的引进、人工孵化及商品鱼养殖技术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近几年来的实验情况总结如
    12-25
  • 水中活化石鲟鱼的人工养殖
    我国有8种鲟鱼分布在长江、黑龙江等水系。除长江水系的中华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闪着金黄色光泽的俄罗斯鲟、点缀着亮白斑纹的闪光鲟、灵巧可爱的小体鲟等等都是重要的经济鱼
    12-25
  • 水库网箱养殖鲟鱼技术
    近几年,鲟鱼养殖在广大地区得到推广,但很多养殖户都局限在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成本明显偏高。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降低养殖成本,浙江省东阳市横锦水库进行了
    12-25
  • 匙吻鲟鱼受精卵孵化苗种驯养技术
    为了开发匙吻鲟增养殖技术,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大水面的综合养鱼效益,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利用2年工夫施行《匙吻鲟孵化驯养与大水面增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取得
    12-25
  • 鲟鱼的营养价值综合利用
    鲟鱼类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幅鳍鱼类,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起源于2亿年前的古老硬骨鱼类,在分类上属于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据报道,全世界鲟
    12-25
  • 黑鲟海水网箱的养殖
    黑鲟低龄亲鱼产子量少,产子工夫早,产子时温度较低,在12.4℃~14.8℃范围内,且产出的子鱼畸形小,成活率7天内达46%以上。高龄亲鱼产子量大,产卵工夫滞后,产子时水温较高,在15℃以
    12-25
  • 千岛湖匙吻鲟成鱼网箱养殖技术
    2004年6月上中旬我站引进匙吻鲟苗种7080尾入箱实验,养殖户13户,养殖面积322平方米,经5个多月的养殖,平均规格达483.8克/尾,全长53厘米,平均成活率为86%,总产量为2946.3千克,
    12-22
  • 鲟鱼养殖之卵霉病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卵的表面长有黄白色的毛状絮状物,严重时鱼卵在水中像一个个圆球。发病原因是卵上寄生有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毛绵霉等。这种病多发于
    12-22
  • 水泥池养殖幼鲟
    用室外水泥池,运用流水养殖。水泥池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切去四角,这样池中的水流旋转无死角。池底应为锥底形,坡度为1%-2%,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再通过可调节高度的管道排
    12-2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