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法

   2014-03-07 0
核心提示: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其中危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弧菌病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
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其中危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弧菌病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此病在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发病严重时在4小时~6小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详细症状表现为对饵料的捕获能力下降,以至消失,趋光性减弱,幼体活动不正常,严重时胸部及附肢发红。

发病原因及风行情况

大多数弧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达到肯定数量时,体质弱或受伤的梭子蟹易发生弧菌病,特别是在人工育苗阶段,大量投饵,尤其是投喂代用饵料,换水量不够或换水不及时,最轻易发生该病,主要发病期在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

在人工育苗期间,根据幼体密度恰当加大换水量,投饵应以鲜活饵料为主;养成期间,每隔l0天左右全池泼洒0.3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钠或0.2毫克/升二溴海因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丝状细菌病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毛霉亮发菌,菌体为头发丝状,不分枝,基部略粗,顶端稍细,长度一般几微米到1毫米以上,菌丝一般透明无色。主要附着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鳃、附肢、体表。当受精卵的表面有丝状菌附着时,卵一般停止胚胎发育而死;当它附着在蚤状幼体的鳃及体表时,危害极大,在体表伴伴着大量菌丝的附着。菌丝之间往往黏附着很多原活泼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及其他污物,并伴有大量纤毛虫寄生,从而使幼体游泳能力明显减弱,处于水体的下层或水底,摄食量降低,最后沉入池底死亡;当附着幼体鳃上时,大量的黏附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使其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养成期间丝状细菌附着在鳃丝、附肢及甲壳周边的刚毛上,鳃丝之间黏附着大量杂物使鳃丝变黑,尤其是鳃丝末端处症状尤其明显,并常伴有纤毛虫附着,最后导致机体窒息死亡。

发病原因及风行情况

丝状细菌的发病主如果水质污染造成的,人工育苗期间,当投饵量过大,尤其是池底变质更易发生此病,该病的发病率几乎l00%;养成期,特别是在高温期,发病飞快,对处于生殖蜕壳期的成蟹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

预防:人工育苗期间与预防弧菌病相同。养成期,对养殖池要彻底清淤消毒,保持良好水质,养殖中后期每隔l5天左右全池泼洒l5毫克/升~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

治疗:人工育苗期间,可用高锰酸钾0.5毫克/升~0.7毫克/升全池泼洒,6天后大换水,连用2天;或用氯化铜l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3次。养成期间治疗方法同弧菌病。

发光病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和亮弧菌等发光细菌。主要危害蚤状幼体的各个时期,幼体感染此病后会陆续死亡,严重时死亡率在l天~2天内可高达80%以上。详细症状表现为幼体活力明显下降,并下沉到水的中下层,摄食量降低,体色白浊或全黑,不透明,趋光性差。夜间关闭灯光可发现伴着充气形成的水流,池中出现四处游动的荧光,并上下起伏,重症时池中荧光闪耀,育苗池表层只有少数活的幼体;死后的幼体随水漂动,糜烂的幼体仍可发光1天~2天。

发病原因及风行情况

该病只发生在人工育苗期,并伴着温度的降低发病率增多,因此,多在蚤状4期以后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预防:在育苗期间,当发现有发光细菌出现后,应对发病池隔离,并且换水等工具应单独运用。运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治疗:漂粉精0.5毫克/升或磷酸红霉素0.65毫克/升~1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或饲料中添加0.1%的复方新诺明或0.05%的土霉素进行投喂,连用3天~5天。

寄生虫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主如果纤毛虫类,病原体为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累枝虫等。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各个时期幼体的鳃、体表的各个部位。少量寄生时可伴伴着幼体的蜕皮而除去,当大量寄生时使鳃变黑鳃组织变形坏死,有的覆盖在鳃组织的表面而影响其呼吸和分泌。患病幼体游动缓慢,摄食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造成幼体下沉并大批死亡。养成期,纤毛虫可附着蟹的体表及鳃部。肉眼观察病蟹体表似生绒毛状物,手摸体表呈滑腻感,鳃呈灰黄或灰黑色,鳃丝顶部更为明显。病蟹呼吸速率加快,瘦弱,活动呆滞,在水中溶氧低时游向浅滩,最后窒息死亡。

发病原因及风行情况

固着类纤毛虫无论在育苗还是在养成期均有发生,以育苗期最为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多数为所投喂的鲜活饵料(轮虫、卤虫等)处理不当而造成,养成期。池塘老化,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易发此病。水温20℃以上、盐度20左右时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育苗期间:(1)全池泼洒制霉菌素,浓度为30毫克/升~35毫克/升,经2小时~3小时后换水,或先排水施药后经2小时~3小时将水加满。(2)每立方米水体福尔马林l0毫升~20毫升、高锰酸钾2克~4克或新洁尔灭0.5毫升~1毫升全池泼洒。亲蟹培育期可用亚甲基蓝10毫克/升对亲体药浴30分钟~45分钟或聚维酮碘10毫克/升~15毫克/升对亲体药浴30分钟。养成期间,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钠0.3毫克/升,或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毫克/升,5天~7天为1疗程。

链壶菌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发病率不高但危害较重,是由链壶菌与链壶菌状的真菌寄生引起的。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体节处,一旦发病,菌丝快速生长,感染率高,菌丝缠绕在幼体肌体上,使幼体活力下降,不能摄食,严重时在1天~3天内死亡率高达100%。

发病原因及风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当育苗池幼体密度过大,换水量跟不上时,造成池水污染严重,主要危害蚤状2期至大眼幼体,同时并发纤毛虫病。

防治方法

用亚甲基蓝0.1毫克/升~0.5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3次。或氟乐灵0.01毫克/升~0.1毫克/升全池泼洒,每日1次。

甲壳溃疡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一些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并且甲壳上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在蟹的腹部较多。早期症状为一些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下凹。并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的斑点扩大,并且边缘变黑。

发病原因及风行情况

该病主要在成蟹养殖后期及越冬期,特别是池塘底质发黑、淤泥较多的情况下易发此病。但该病不会造成致命性危害,只是影响商品蟹的品质。

防治方法

放苗前要彻底清塘,养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

乳化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酵母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常表现为步足尖端着地爬行,后期体倒位,切断游泳足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打开体腔亦有大量的乳白色液体。中后期病蟹拒食,5天~7天死亡。

发病原因及风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后期,当水温在20℃以下,池底受污染,池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

预防:主如果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定期捞取残饵,以免污染池底。20天左右全池泼洒生石灰15毫克/升~20毫克/升。

治疗:全池泼洒5毫克/升~8毫克/升聚维酮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秋蟹须防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是秋季河蟹常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
    05-26
  • 蟹病多发季节,必须重视防范
    入夏以来,蟹农纷纷告急!有些地区蟹病的发生工夫也较往年提早,且来势较猛。蟹病的类型较多,有生物性的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也有非生物性的蜕壳障碍症、中毒症,还有病因不
    04-14
  • 螃蟹黑鳃病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而诱发,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症状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池底有淤泥5厘米~10厘米,
    04-14
  • 药饵法防治蟹病注意事项
    药饵法是防治蟹病的常用方法。采取药饵法防治蟹病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药原则。防治蟹病的药物很多,且功能不一,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抑制和杀灭病原体,改良养殖环境,增强河蟹
    04-14
  • 防治蟹烂肢病和甲壳病
    蟹烂肢病和甲壳病的病原均为细菌。通常是在捕捞作业,长途运输,长工夫暂养过程中,蟹体遭受创伤后,被细菌侵入而引起。蟹烂肢病的主要症状是病蟹肢节间呈充水状腐烂,步足易断落
    03-13
  • 防治蟹病增效益
    蟹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一、蟹病的主要预防措施1.稻田消毒:在蟹苗放养前的15~20天,每667平方米稻田用生石灰50~75kg,对水溶化后全田泼洒,杀灭蚂
    02-14
  • 河蟹“懒”病的防范措施
    在池塘人工养殖河蟹中,那些个体小、生长慢,以至停长的小河蟹,长期栖居于洞穴或泥土下,懒得出来活动及觅食,仅以泥土中有机质来维持生命,因而导致营养严重不良,直接影响河蟹产
    02-06
  •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2003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将青蟹养殖业列为省六大优势产业带建设之一,并将三门县列为省级青蟹优势产业带建设的中心区域,该县被誉为中国青蟹之乡。但伴着青蟹养殖规模的扩大
    01-26
  • 螃蟹黑鳃病防治方法
    病因该病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而诱发,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症状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池底有淤泥5厘米~10厘米,
    12-25
  • 防止蟹病暴发的五法
    养蟹池老化时,池底淤泥较深,淤泥中藏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会给日后蟹病的发生留下隐患。对曾经发生过蟹病或养殖多年的蟹池,必须进行清除池底淤泥的工作。清
    12-25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