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雏鹅常发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策略

   2014-08-21 0
核心提示:雏鹅大肠杆菌病本病的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14日龄以内的雏鹅多发,呈败血性传染病,以春夏秋末多发。卫生条件差、潮湿、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是导致该病传播和风行的主
雏鹅大肠杆菌病本病的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14日龄以内的雏鹅多发,呈败血性传染病,以春夏秋末多发。卫生条件差、潮湿、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是导致该病传播和风行的主要原因。

症状雏鹅患病表现精神不振,缩颈,闭目呆立,食欲减少,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干爪,排出青白色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排出的粪便所沾污。特征表现是结膜发炎,眼肿流泪,有的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见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颌部明显,触之有波动,即所谓的小鹅肿头症。

剖检雏鹅的特征性病变是肿头症,头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水肿,坏死,似胶冻样并有多量的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出血,眼睑水肿;脑膜充血,个别有出血;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脾脏肿大,质地较脆;肠黏膜充,出血;肺充血,有的气囊混浊;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

防治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饲养管理不当,雏鹅舍卫生条件差等均易诱发本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严格消毒工作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时,轻易产生耐药性。一旦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应通过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如没条件作药敏,可选用在当地不常用的药物或新药,当前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头孢噻呋钠、硫酸安普霉素、氟苯尼考等敏感率很高,可将其作为治疗药物的首选,交替进行运用。可用硫酸安普霉素250毫克/升水进行饮水,连用3天~5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按说明书运用)和0.1%的维生素C,连用3天~5天。病情较重的雏鹅可皮下注射头孢噻呋钠0.1毫升/只。

雏鹅沙门氏菌病鹅沙门氏菌病,又称鹅副寒伤,是由沙门氏杆菌属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对雏鹅危害较大,其特征是脐炎,表现腹泻、结膜炎和消瘦等症状。

症状急性病例常发生在孵出后几天内发病,往往不见症状就死亡,这种情况多是由卵内传递或雏鹅在孵化器内接触感染。雏鹅1周龄~3周龄易感性高,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拒食,口渴,喘气,呆立,头下垂,闭眼和眼睑浮肿,两翅下垂。雏鹅排出粥状或水样稀便,当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干涸后,则堵塞肛门,排便困难。结膜发炎,鼻流浆液性分泌物,羽毛松乱无光泽。经1天~2天,体温降低42℃以上。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摇头,角弓反张,全身痉挛,抽搐而死,病程2天~5天。慢性的出现关节炎,跛行,走路蹒跚,共济失调,病程延长,最后衰竭而死,幸存者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剖检急性病例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程稍长时,肝脏肿大,充血,呈古铜色,有黄色斑点和细小的坏死灶,胆囊肿大并布满大量胆汁;肠黏膜充血,呈卡他性肠炎,有点状或块状出血;脾脏肿大呈暗红色,伴有出血条纹或小坏死灶;心包炎,心包内积有浆液性纤维素渗出物,盲肠内有干酪样物质形成栓塞。

防治防止种蛋污染,保持产蛋箱内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垫料。每天定时捡蛋,做到产蛋箱不存蛋。每天的种蛋及时分类,消毒后入库,种蛋库的温度应为12℃~14℃,相对湿度75%。种鹅场要做到经常消毒,保持鹅舍清洁、卫生、干燥,种蛋入孵前再进行1次消毒,可防止因种蛋不洁而垂直感染。孵化器、孵化室、运送雏鹅的用具,如筐箱、车辆要严格消毒,以防雏鹅感染。药物治疗,可在饲料中加入0.5%的磺胺嘧啶钠+0.1%的TMP,连用3天~5天,同时多饮水;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强力霉素200毫克/千克,连用7天;丁胺卡那注射液肌肉注射,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天~3天。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K3。雏鹅葡萄球菌病鹅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雏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脐炎。当饲养管理不当,鹅体表皮破损,抵挡力低下时,可通过伤口和消化道感染。密度大、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饲料单一、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增大死亡率。

症状急性败血症型: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腹部皮下浮肿,严重时皮肤破溃,有红褐色液体。头、尾、背、翅、腿等不同程度出血,炎性坏死,局部干燥结痂,呈暗紫色,跛行。最后逐渐消瘦,卧地不起,如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达50%左右。脐炎型:在种鹅场、孵化箱内种蛋被致病菌感染,病菌侵入种蛋内,鹅胎盘发育时在脐部或卵黄内增殖,导致部分成为死胎,一部分虽不是死胎,但出壳后多在2日龄~3日龄内发病死亡。病雏精神委顿,怕冷,翅膀下垂,腹部膨大,脐部肿大发炎,局部呈黄红色或黑紫色,质稍硬,间有分泌物,俗称“大肚脐”。

剖检急性败血症型:全身肌肉、皮肤、黏膜、浆膜发生水肿,充血,出血;肾脏肿大,输尿管布满尿酸盐。有的皮下出血性浸润变化,肝脾坏死,心包炎,肝被膜炎等。脐炎型:腹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脐部闭合不全,脐口周围组织充血,出血。卵黄囊充血发暗,体积肿大3倍~4倍;脐部肿大,呈紫黑色或紫红色,有暗红色或黄红色液体,工夫稍久则为脓样干涸坏死物,卵黄吸收不良,稀薄如水样。

防治彻底消退育雏舍内的污物和一切尖锐物体,以免污染雏鹅身体的皮肤,防止感染。注意种蛋和孵化器的消毒。加强雏鹅的饲养管理,供应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防止雏鹅互相叼啄羽毛而引起外伤。搞好清洁卫生和严格消毒,减少环境中含菌量,降低感染机会。一旦发病,可用氨苄西林肌肉注射,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3天。全群可用阿莫西林饮水,50毫克/升水,连饮3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多维糖。在饲料中添加盐酸沙拉沙星,10克拌40千克饲料,连用3天。由于本菌轻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必须选择本地很少用的药物,或几种药物混合交替运用,方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雏鹅绿脓杆菌病雏鹅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属假单孢菌)引起雏鹅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5%~10%。多由创伤感染。

症状患病雏鹅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粗乱无光泽,两翅下垂。腹泻,粪便呈水样,呈白色、淡黄或黄绿色,严重者粪便中带血。口角边缘皮肤、头部、下颌、腿等处,有绿豆大至蚕豆大脓疱,触之柔软,有波动感,有的皮下水肿。眼半开半闭,流泪,眼周围发生不同程度水肿,水肿部破裂后流出液体,形成痂皮。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并有罗音,病雏最后极度衰竭,突然倒向一侧,全身抽搐而死。

剖检病死雏鹅颈部、头部皮下呈黄绿色胶冻样浸润,切开见有淡绿色黏稠液体流出。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黄色斑点状坏死灶。肾脏肿胀,呈暗红色。脾肿大,充血,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灶。心冠沟脂肪出血,并有胶冻样浸润,心内、外膜有出血斑。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要清除舍内所有的杂物,防止创伤感染。治疗可用多黏菌素E拌料,15毫克/千克饲料,连用3天~5天;用阿米卡星肌肉注射,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K3和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益康肽等),有利雏鹅康复。

雏鹅渗出性败血症雏鹅渗出性败血症,过去称雏鹅风行性感冒,又称雏鹅流感、传染性气囊炎。本病是由败血志贺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此病仅感染鹅,尤以1月龄以内的雏鹅最易感,其他禽类不感染,常发生于春季。以摇头、呼吸困难和鼻腔不断排出大量浆液为特征。

症状患病雏鹅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羽毛蓬乱,缩颈闭目,怕冷,常挤成一堆。从鼻孔中不断流出清水,有时亦有眼泪。呼吸困难、急促,常伴有鼾声,张口呼吸。患雏频频强力摇头,常把颈部向后弯,把鼻腔黏液甩出去,并在身躯前部两侧羽毛上揩擦鼻液,使雏鹅羽毛脏湿。重症者出现下痢,不能站立。

剖检喉头、鼻窦、气管、支气管内有明显的纤维薄膜增生,常伴有黄色半透明的黏液,肺淤血。心内外膜出血或淤血,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肠黏膜充血、出血,肝、脾、肾脏淤血或肿大,并见有灰黄色坏死灶。

防治在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中,重点抓好环境卫生,要保温、防潮、通风及严格消毒,并投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配合饲料,同时供应新鲜的青绿饲料。治疗可用复方敌菌净口服,30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连用3天。也可用复方磺胺注射液肌肉注射,25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连用3天。还可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每只肌肉注射各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天~3天;氟苯尼考拌料,1克拌入40千克饲料,每天1次,连用3天~5天。用药之后,肠道微生物区系受到肯定程度的破坏,应及时补充微生态制剂和多种维生素,如益生素、酶制剂和维生素A等。

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鹅群也发生本病,主要侵害2周龄~3周龄雏鹅,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约为50%~80%。

症状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闭目嗜睡,羽毛松乱,少食或拒食。进而出现摇头、点头、歪颈、嘴触地等症状,流泪,眼眶周围绒毛潮湿并粘连,形如“戴眼镜”。频频咳嗽,打喷嚏,出现呼吸困难。头向后仰和两脚蜷缩呈角弓张状态,不久抽搐而死亡,病程一般1天~3天。若无并发症,则可延至4天~5天,并发大肠杆菌病时,则病程缩短,死亡率增高。

剖检最明显的病变,可见到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主要在心包膜、肝表面和气囊,多数病例气囊上有纤维素膜。病变特点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炎。

防治在雏鹅的饲料中,补充维生素A、B、C和微量元素。改善育雏条件,保持舍温、湿度相宜,密度要适中并注意通风换气。育雏舍要清洁、卫生、干燥。1日龄雏鹅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B、C,饲料中加入维生素A;肉鹅于4日龄~7日龄在颈部皮下注射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二联苗,0.5毫升/只。由于油苗需15天后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力,因此,在产生免疫前,为防止本病和大肠杆病的感染,必须在注苗当天至注苗后15天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如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每隔3天投1次,以保证疫苗效果。对发病的雏鹅,可采取下列治疗方法。用硫酸丁胺卡那霉素腹部皮下注射,3万单位/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3%的比例拌料,连服3天,同时加饮维生素B,以提高食欲。赶紧注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组织灭活苗,每只胸部皮下注射0.5毫升。在未产生免疫之前,用氟苯尼考0.2%的比例混料连喂5天。重病者可用5%氟苯尼考胸部皮下注射0.8毫升/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也可用盐酸二氟沙星饮水,20毫克/升水,每天1次,连用3天。在治疗期间,饮水中可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B等,在饲料加入微生态制剂,如益康肽、小肽及复合酶制剂等,调整肠道菌群,有益于雏鹅的康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鹅群放牧"七防"关键
    鹅是草食水禽,一般采取放牧为主,恰当补喂精料的饲养法。在鹅群放牧中,应注意以下七点:1、防止传染病。严禁到疫区放牧,如发现牧地有疫情,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2、防止中毒。喷过
    08-24
  • 鹅跛行的病因及防治
    跛行是鹅的一种常见病,它可发生于任何品种、任何日龄、任何季节和环境,给养鹅业造成肯定的经济损失。如肉用鹅发生跛行病,可导致采食困难,增重减慢乃至死亡,影响群体育成率,降
    08-21
  • 鹅球虫病诊治
    1.临床表现:发病鹅精神不佳,羽毛蓬松,呆立不动,食欲减少,饮水增多,粪便呈稀白色,个别出现神经症状,两翅下垂,排红色血便,卧地而死。2.剖检变化:病雏粘膜苍白或发绀,喙变紫色,
    08-21
  • 小鹅瘟诊断和防治
    ―、临床症状。病鹅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鹅打蔫,食欲减退至废绝,饮水量增加,排出白色或青绿色、水样稀粪,有的带有肠内容物,肛门周围羽毛玷污粪污。有些病鹅出
    08-21
  • 鹅衣原体病防治措施
    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鹅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禁止鹅群与其他禽类接触。疫区种蛋要进行检疫,确定无衣原体的种蛋才能孵化。鹅群一旦感染本病,应对病鹅进
    08-21
  • 鹅高锰酸钾中毒及防治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药,鹅高锰酸钾中毒是指因运用高锰酸钾不当而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黏膜腐蚀性损伤,充血、水肿,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的中毒病。(1)发病原因。高锰酸钾中毒的
    08-21
  • 鹅球虫病
    鹅球虫病是危害幼鹅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欧美一些国家常有发生,我国沿江和太湖域的养鹅地区也时有暴发。主要发生于幼鹅,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能耐过的病鹅往往发育不良
    08-21
  • 望诊知鹅病
    1.望鹅群:健康鹅群整体生长发育基本一致。若出现大小不均,则表明鹅群可能患有慢性疾病。如鹅群生长发育缓慢,有可能是饲料营养不全或饲管不善所致。2.望神态:健康鹅站立有神,敏
    07-31
  • 鹅绦虫病的治疗
    一、临床症状。绦虫对鹅的危害主如果破坏吸取营养、产生毒素和机械刺激,症状严重的程度取决于鹅只被感染程度、年龄大小及机体抵挡力。种鹅感染后,排出淡黄色稀便,并有臭味,时有
    07-31
  • 鹅体内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鹅为草食家禽,喜食水草,极易感染寄生虫,一旦染病必须及时诊断,对症下药,才能减少寄生虫病对养鹅业的危害。现将鹅体内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介绍如下,供养鹅者参考。一、裂口线虫
    07-3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