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虹鳟养殖发病原因浅析

   2013-11-13 0
核心提示:一、基本情况2003年贵阳市科技局下达《冷水性鱼养殖实验》项目,由贵阳市水产站负责施行,经多次选点、专家论证,确定利用乌当区渔洞峡冷水资源,开展流水养殖冷水性鱼实验,养殖面
一、基本情况

2003年贵阳市科技局下达《冷水性鱼养殖实验》项目,由贵阳市水产站负责施行,经多次选点、专家论证,确定利用乌当区渔洞峡冷水资源,开展流水养殖冷水性鱼实验,养殖面积720平方米,主要养殖品种为鲟鱼、金鳟和三倍体虹鳟。2004年3月从挪威引进三倍体虹鳟受精卵4万粒,经35~40天人工孵化和70~80天鱼苗培育,个体重10~20克,数量2.02万尾,放入5号与6号流水池,放养密度337尾/平方米。

1.发病过程2004年7月1日开始死亡51尾,2日死亡80尾,3日死亡141尾,4日死亡297尾,5日死亡315尾,出现明显的死亡递增现象;至7月17日止,死亡2001尾,死亡率达9.9%。

2.主要症状病鱼在水中不集群、不摄食,身体发黑,游动无力,紧靠排水口两侧。体表完整,各鳍末端色素减褪,呈浅白色,鳃盖残缺,鳃丝肿胀,末端部分腐烂、缺损呈“扫帚状”,软骨外露,周围带有粘液。后肠充血、出血(100%),肠内无食物,含淡黄色粘液,肠壁呈现紫红色。发病时,水温17~18℃,采用外消强氯精遍洒及内服复方新诺明进行治疗,未能控制鱼病。

3.治疗过程第1疗程7月6~11日,采用甲醛停水遍洒消毒,每天2次,内服恩诺沙星;第2疗程7月12~17日,上午采用甲醛,下午碘伏遍洒消毒,内服恩诺沙星。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7月17日鱼类基本停止死亡,恢复正常活动。

二、鱼病检验

2004年7月3~4日分别送病鱼9尾和10尾到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进行检验,通过风行病学、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培养及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鞭毛染色、动物感染实验和真菌分离培养,7月10日检验报告认定,引起本次鱼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

三、病因分析

1.虹鳟生物学特性鲑科鱼类,因只能在低温环境中正常繁殖生长,而被称为冷水鱼,生长最适水温8~20℃,水温高于21℃时,代谢强度、饲料效率、抗病力降低,25℃时很快死亡;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水温,只要水不结冰即能摄食生长,生长于高透明度、高溶解氧的流水环境中。

2.养殖地理环境条件渔洞峡是高原峡谷,谷宽3~5米,峡谷出水主要为地下水,常年水温8~10℃,变化不大,流水养殖场建在田地中,养殖用水经400米封闭管道引入池中,不受山洪冲刷。但降雨后,峡谷溪水受山洪影响,水质浑浊。

3.气候因素乌当区2004年4月平均气温17.1℃,降水量61.9毫米,5月份平均气温19.3℃,降水量230.1毫米。6月份平均气温21.4℃,降水量39.7毫米,7月份平均气温22.8℃,降水量239.7毫米。夏季最高气温达到31℃,降雨集中在5~7月。

4.水温变化流水池水温在15~18℃,从记录表上看,5月份15~16℃,6月份16~17℃,7月份17~18℃,水温对三倍体虹鳟鱼病无明显影响。

5.水质检测溶解氧(DO)、酸碱度和氨氮浓度,在进行的4次水质检测中,溶解氧6.2~7.2毫克/升,酸碱度7.3~7.6,氨氮浓度0.0017~0.0064毫克/升,均能满意三倍体虹鳟鱼生长需要。

6.水体透明度偏低因流水池池底与主排水沟沟底水平,致使残饵、粪便及沉积物不能有效及时随水流排出,造成池水透明度差,平常养殖时,较难观察鱼类的活动情况。从虹鳟生物学特性分析,这样的水体环境,影响了三倍体虹鳟的生长,致使抗病力下降,易感染细菌,引发鱼病。

7.病理学分析此次鱼病病原体经贵州大学动医系畜禽疫病教研室检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观察主要症状为烂鳃;据相关资料,虹鳟鱼细菌性鳃病,病原体属于纤维粘菌属,宜于低温下繁殖,是虹鳟仔鱼期主要病害之一,水温4~9℃时,易发生此病。

四、对策

1.改进排污功能必须改进流水池排污系统,使池底与沟底形成10~15厘米落差,流水池排污畅通。改造池体后,流水池水体己达到清澈透明,见鱼见底的效果。

2.直接引入地下水现引水为水坝,应将封闭引水管道直接从熔洞出水口取水,避开降雨时山洪带来的泥沙造成水体浑浊。

3.加强水体过滤、沉淀针对降雨季节,一是水口处,增加三道100目过滤网,频繁清洗,尽量过滤二是采用絮凝剂和沉滤剂化学物质,进行水体沉淀;三是将300平方米的鱼池作为沉淀池,抽水缓解;四是降低进入流水池的流量,减缓水体交换。

4.培育大规格鱼种鱼苗抵挡力较弱,易发生死亡和感染鱼病,所以,每年12月份引进受精卵,经30~40天孵化和100~120天的强化培育,使鱼苗个体均重达到50克以上,以大规格鱼种渡过大降雨季节,减少苗种死亡和发生鱼病。

五、讨论

1.水体透明度。以往在虹鳟鱼养殖中只偏重常年水温、流量和溶氧等这些指标,对常年水体透明度重视不够,而生物学特征说明其易生长于高透明度、高溶解氧的流水环境中;水体混浊透明度低,会妨碍鱼的视力,影响生长,降低抗病力,引发鱼病。因此,在虹鳟鱼养殖中,应高度重视常年水体透明度,科学地想象流水池,必要时,修建专用沉淀池,做到流水池排污畅通、常年水体清澈透明,减少鱼病发生。

2.直接引入低温地下水,避免山洪影响,必要时,采用相应的曝气增氧措施后,经封闭专用管道进入流水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
    虹鳟鱼又称瀑布鱼、七色鱼。原产美国,1959年从朝鲜移植我国安家落户。虹鳟是世界性重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贵重冷水性鱼类,无疑也是我国名特优新鱼类品种之一。其肉味鲜美,刺少肉
    01-09
  • 贵州山区优质冷水高效养殖虹鳟技术
    由于受自然条件与传统养殖方式的制约,多年来贵州地区主要以养殖“四大家鱼”及鲤、鲫等为主,虹鳟、金鳟、鲟鱼等很多档次较高的优质鱼类基本上依赖从外省进口,水产品消费品种单一
    12-25
  • 利用闲置鳗池养殖虹鳟初试
    为拓展鳗场养殖空间,我站利用鳗场冬、春季节闲置的成鳗池,进行虹鳟养殖实验,获得成功,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一、鳗场选择实验地点选择在泮洋乡曲斗村曲斗养鳗场。该场养殖用水
    12-22
  • 利用地下井水室内工厂化养殖金鳟技术
    金鳟作为一种新兴的名贵养殖品种,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2006年,笔者改造原有的对虾育苗池,利用地下井水室内工厂化养殖金鳟,经过近8个月的工夫,在总面积为480平方米的养殖池
    12-22
  • 虹鳟人工养殖技术
    一、养殖场的选择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二、养殖场
    12-22
  • 虹鳟鱼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虹鳟鱼疾病常见的有营养性疾病、体外寄生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鳍病、烂腮病、肠炎等,其中以营养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瓜虫病和三代虫病。当鱼健康状况不佳时,鱼会离开群体,游
    12-16
  • 虹鳟、金鳟苗小瓜虫病的中草药防治
    小瓜虫病是对虹鳟、金鳟稚鱼危害较大的一种体表寄生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经常造成大批死亡。为施行无公害虹鳟、金鳟的养殖消费,我们在虹鳟、金鳟稚鱼培育期,实验总结出用辣椒+
    12-12
  • 虹鳟网箱养殖中应注意的几项技术要点
    虹鳟属凶猛的冷水性鱼类,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顺应力强,在流水池塘和网箱中均可养殖,且网箱养殖适于大规模消费,而在虹鳟网箱养殖中应注意以下几项技术要点:一、养殖水域的选
    12-01
  • 半咸水饲养虹鳟鱼的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虹鳟鱼是一种冷水、广盐性鱼类,它以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优良养殖品种之一。景泰县是甘肃省中部最干旱地区之一,淡水资源缺乏,但有肯定流量的半
    11-20
  • 人工繁殖虹鳟鱼技术要点
    虹鳟鱼因其成体两侧沿侧线各有一条棕红色斑纹而得名。虹鳟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人工繁殖易于操作等特点,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
    11-2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