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不是万能指标

   2015-10-30 0
核心提示: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广阔的农田化为鳞次栉比的楼盘,全国各地一座座新兴城市不断崛起作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广阔的农田化为鳞次栉比的楼盘,全国各地一座座新兴城市不断崛起……作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城镇化步伐。历史惯性的力量如此强大,我们看到,各地城镇化仍然难抑制大跃进的冲动,而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变革之路依然布满荆棘。很多地方借着城镇化的名义“圈地造城”,急于求成地改变城市面貌,结果演变成单纯的争项目、上工程,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大举涌入中小城市占地,地方债务风险和中小城市房地产泡沫问题令人担忧。

  一般来说,人们用“城镇化率”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高低,这一指标指的是一个地区常住的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但是,过去我国城镇化发展目标设置超过正常合理速度,对城市定位太全,且管理方式瞬息万变,因此造成了空城、鬼城等现象。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2014年的城镇化率为54.77% ,如果2020年城镇化率目标要达到60%,未来每年城镇化率应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实现这样的目标仍任重道远。

  尽管有专家学者认为要完成“十三五”城镇化指标并没有那么难,目前应考虑的不是调低指标。但是,由于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融和演进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规模和空间扩大的过程,因此,在科学预测城市化率的基础上,未雨绸缪地布局未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以尽可能地满足未来城市增长的需求,这才是理性的和负责任的。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城镇化成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但在新经济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将不再一味追求速度的发展,不再简单地将城镇化看作经济发展手段,城镇化率不再是拉动GDP的硬指标,而是真正从造房建城转向以人为核心。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将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现代化的城镇不应是建筑和道路堆积而成的“水泥森林”,而应是人与城镇、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化”。谁是城镇的主体?毫无疑问,是生活在城镇中的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是“质量型”的城市化,是追求创新驱动的城镇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因此,我们不能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而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产环境,建立宜居、人性化的城镇,而且更要加注重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使其有充分选择的空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从城镇化的规模型扩张转向人口城镇化的有序发展,并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破题人口城镇化,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城镇化过程中的民主化进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