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淑君:八年耕作一块“试验田”

   2014-08-13 0

  那年暑假,因为管理不善,艺术系农场收成惨淡,之前种下的玉米、芋头和胡萝卜,一个假期之后只剩下野草和胡萝卜了。为了年底的收入不至于为零,他们安排系里的女生抱着又细又短的胡萝卜,到男生楼下吆喝“强卖”,结果只卖了76元。

  不过,邹广严并不在乎这些收入,也不指望同学们在经历了劳动课程之后变成种菜的能手。他觉得,同学们能在劳动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并学会珍惜,就达到劳动课的目的了。

  他认为,学校的教育,有一部分靠教,有一部分靠熏陶,还有一些是从实践中体悟出来的。生存知识和技能,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还要通过课堂之外的劳动实践来获得。

  “邹爷爷”希望以农场为基地,为“90后”补上劳动这堂“必修课”,也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做一些探索。

  开学典礼主席台上摆的是蔬菜和瓜果

  值得关注的是,这门课程从一开始就被纳入了制度化的轨道。在农场劳动,不是选修课,也不是兴趣课,而是作为必修课列进了课表。

  “教育,不能完全靠自觉。学分是一根指挥棒,是一个导向。”邹广严解释说。

  显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认可劳动这堂课的。有同学提出异议:我到锦城学院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种地拔草的。

  邹广严态度鲜明地认为“这种认识不对”。他说,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要有很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和我们探索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一致的。

  还有人觉得,这位73岁的老人是在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90后”身上。对这样的评价,邹广严也毫不回避:我们就是要把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人。

  不久前,“公司”统计了一下,发现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当中,还有20多名同学没完成劳动课程的学时。于是,欠着学时的同学最近纷纷到农场劳动,来补课。

  “你就是晒太阳也要晒够学时。”锦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亚利说,“做得好不好是另外一码事,但是必须做。”

  在严格制度约束的同时,校方以另一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同学们的劳动课程。农场收获的第一个新学期,同学们提着刚采摘的蔬菜,送给校长品尝。邹广严很高兴,他马上指示校办,把预订好的开学典礼主席台上的鲜花退掉,改成农场收获的作物。

  于是,第二天,庄严而隆重的开学典礼上,主席台上摆放的不是鲜花,而是黄瓜、小白菜、红皮萝卜……这给参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育是那些离开学校后还记得住的东西”

  在农场干农活儿,很多女生的皮肤晒黑了,柔弱的女生变成了“女汉子”。一些同学的手掌先是长水泡,后来变成血泡,最后长出了老茧,从此不怕拔草的时候割手了。

  更多变化体现在农场之外的细节。一名女生说,她原本不喜欢吃青菜,难以接受那种微苦的口感,现在不挑食了,因为她亲手种过青菜,知道收获的不易。她曾经毛躁的性子,也渐渐变得平和,她学会了如何在难事面前“逼自己一把”。

  这门必修课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很多家长注意到,孩子放假回家,会主动收拾房间,还会主动干家务事。

  在王亚利眼里,农场劳动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许多用人单位不约而同地向她反馈:锦城学院的毕业生“吃苦耐劳”。

  “施工企业的工作条件普遍比较艰苦,很多大学生待不住,很快就走了。而一家大型施工企业的老总告诉我,锦城学院的学生能坚守下来。”王亚利说。

  邹广严问过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离开学校若干年后,还记得什么?很多毕业生提到了农场的劳动。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那些离开学校之后还记得住的东西。”邹广严引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说。

  走过8年,看到一茬又一茬的油菜花盛开,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邹广严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他决心把这块“试验田”继续“种”下去:“我就是要让大家知道锦城学院崇尚的是什么。”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