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白芷种植技术规程

   2018-05-10 农业致富网0
核心提示:该白芷种植技术规程适用于南川及周边区县及毗连地域的白芷药材消费地。基地选择白芷为深直根系植物,喜暖和潮湿气候,怕低温、能耐旱,顺应性强。在土层深沉、质地疏松、略带黏功能保水、中性土壤生长较好。种植基地应依照中药材GAP的要求,选择生态环境条

  该白芷种植技术规程适用于南川及周边区县及毗邻地区的白芷药材生产地。

  基地选择

  白芷为深直根系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怕高温、能耐旱,适应性强。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略带黏性能保水、中性土壤生长较好。

  种植基地应按照中药材GAP的要求,选择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远离主干公路和污染源,土层深厚、利水向阳的土地。

南方地区白芷种植技术规程

  栽培技术

  第一步,选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通畅的中性向阳地块。

  前茬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为宜。忌连作。黏重、低洼地不宜。新垦地亦可选用。

  第二步,整地播种前20天,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使其曝晒数日后,再翻耕1次。

  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堆肥30吨,翻入土中作基肥。

  然后,整平耙细做成宽1.5至2米的高畦,四周开好较深的排水沟,并将畦面耙成脊背形,表层土壤要求疏松细碎平整。

  第三步,播种。

  将种子用45℃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沥干,将种子均匀拌入适量火灰。亦可喷洒2%磷酸二氢钾溶液浸两天。

  适时播种,白芷春秋两季均可播种,多选择秋播。应采用直播,不能育苗移栽。若育苗移栽则会导致主根分叉多且生长不良。

  田间管理   

  苗高4至7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2次间苗;次年2月中下旬,进行第3次间苗定苗。

  间苗时保留叶柄呈青紫色的幼苗,拔取弱小苗、密度过大的苗、叶柄青白或黄绿色苗、叶柄明显过长的苗。

  白芷苗期长且比较弱小,应加强苗期除草。

  每次间苗定苗均应中耕除草,第1次除草时白芷苗很小,可用手扯去杂草;第2次用锄松土可稍深些;第3次定苗时,必须彻底除尽杂草,并适当培土。

  白芷是一种较耐肥的植物,其施肥量应根据生长习性及植株生长状况合理安排。应以农家肥为主,商品肥为辅。

  白芷喜水,但怕积水。因此播种后,如土壤干燥应及时浇水。以后如无雨天,每隔几天就应浇水1次,保持幼苗出土前畦面湿润,有利于出苗。

  采收与加工

  秋播白芷在次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地上部叶片枯黄时,选择晴天采挖。

  采挖时一定要细心,不能损伤白芷根,被创伤后易患根腐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采挖时取全根,洗净、晾干,置于干净的地板或竹席上曝晒l至2天。用刀横切成片状,再翻晒两天,其皮呈灰白色、断面呈白色、有香气发出时即可。

  或者采挖后按大、中、小分级曝晒1至2天,或者烘烤(温度保持在60℃左右),烘烤至皮灰白、断面白色为佳。

  病害防治

  白芷的主要病害有斑枯病、黑斑病、立枯病、紫纹羽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等。

  白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易遭致害虫的侵袭,主要有黄凤蝶、蚜虫、黑蛆虫、食心虫、地老虎和红蜘蛛。

  斑枯病防治。发病初期,摘除初期病叶,并喷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的退菌特800倍液, 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黑斑病防治。喷1:1:120的波尔多液1-2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紫纹羽病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窝100毫升灌根;或用45%代森铵1000倍液灌根,每窝100毫升。

  立枯病防治。发病初期用5%的石灰水灌注,每7天1次,连续3-4次,施于病株周围。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