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无土栽培西红柿成功亩产1.4万斤亩收入4万多元

   2016-08-10 农业致富网0
核心提示:无土栽培技术走出实验室,在155个大棚里推行取得成功:寿光菜农在北部盐碱地里,采用这项技术种植西红柿,亩产1.4万斤,支出4万多元。无土栽培,又叫养分液栽培,并非什么新颖事。在宋代,我国官方就有人开端用清水生豆芽菜来食用。1859年,德国科
大棚无土栽培西红柿成功亩产1.4万斤亩收入4万多元
  无土栽培技术走出实验室,在155个大棚里推广获得成功:寿光菜农在北部盐碱地里,采用这项技术种植西红柿,亩产1.4万斤,收入4万多元。
  无土栽培,又叫营养液栽培,并非什么新鲜事。在宋代,我国民间就有人开始用清水生豆芽菜来食用。1859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试用营养液栽培植物。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杰瑞克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生产中并且获得成功。不过,直到今天,在中国农村的农作物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并不多见。
  听说寿光市菜农在大棚里采用无土栽培法种植西红柿,搞得红红火火。初夏时节,农村大众报记者来到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南木桥村,走进双桥无土栽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一探究竟。
  原来想象,棚内应该摆放着一排排的广口玻璃瓶,瓶内盛着富含矿物质的营养液,营养液里生长着一棵棵的西红柿,西红柿依靠从营养液中吸收营养而生长。实际上,走进合作社社员燕树兰管理的大棚,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与普通大棚的区别不大,没有什么盛放营养液的容器,高约1米的西红柿一行行直接长在地上。在主人的提示下,记者仔细观察,才看出门道:地上铺着一层塑料膜,膜上有一层厚厚的沙子和炉渣,西红柿的根系就扎在沙子和炉渣上。
  西红柿需要的营养从何而来?在燕树兰的引导下,记者走到大棚西首,看到这里有一个水泥砌成的池子,池子里盛着液体。“这就是西红柿生长需要的营养液。”池子有个开口,连接着一根管子,管子向东伸展,这是主管道。还有若干分支管子,与主管道相接,然后通往一行行、一棵棵西红柿的根部。每隔几天,打开池子附近主管道的开关,营养液便沿着管道哗哗流淌,再通过支管的一个个微孔,一滴滴抵达西红柿的根部。
  “这是现代农业新技术滴灌与无土栽培技术的巧妙结合。我们借鉴先进经验,改进设计的,按照西红柿的需求,把营养液直接送到它们的根系周围。”合作社技术员马成三在旁边讲解时露出一丝得意,还有一点,水泥池设在高处,其底部也高于大棚地面。这样,打开开关,借助大气压的作用,营养液自然就从高处的池子流向了西红柿植株,不用外加任何动力,节能又省力。
  无土栽培西红柿,营养液的配制是关键。马成三介绍,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在请教专家的基础上,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其中矿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然后,合作社统一购进原料,配好原液,供应给全体社员。
  关于配制营养液时水的来源,马成三说,当地为盐碱地,地表浅层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盐分和氟,不能用来浇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社打了一口深达500米的水井,抽取其中地下200米以下的水用来作营养液的溶剂。经过有关技术部门化验,这样的井水,其指标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标准。
  每年,社员们还对基质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没有害虫。这样就不用依靠喷洒农药来防治害虫了。此外,多年来,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在无土栽培中探索使用生物菌肥,目前已经试验成功。他们还研发使用了全水溶有机肥,使无土栽培大面积生产有机农产品成为现实。
  马成三说,无土栽培时,地上铺设一层塑料膜与下面的土壤完全隔开,上面撒上炉渣与沙子作为基质。在这样的环境中栽培西红柿,由于没有地下害虫的侵害,管理时就不需喷洒农药,生产出来的西红柿果实自然就不含农药,是安全的,无公害的。
  有专家来南木桥村参观之后,感慨:无土栽培技术在双桥合作社的推广成功,破解了当前困扰人们多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
  马成三透露,他们已就无土栽培西红柿的改革创新技术做了整理归纳,申报了国家专利。
  无土栽培技术看似很简单,但在南木桥村的大面积推广之路并不平坦。担任南木桥村党支部书记16年,并兼任双桥合作社理事长的李本兵,回想起来依然唏嘘不已。2000年开始推广这项技术时,村民们并不“感冒”,他们满腹狐疑:在当地的盐碱地上,能生长耐盐碱的棉花、果树,就不错了。种蔬菜能长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号召无土栽培西红柿,无人响应!于是,村里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凡是带头试验占用的土地,10年不用缴纳承包费。看看还是没有动静,李本兵就发动干部党员带头,建了43个大棚。结果当年大获成功,每个大棚纯收入2万多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们一看带头从事无土栽培的人都挣钱了,争先恐后建大棚。
  为了更好地壮大实力,抱团发展,2009年6月,村委会领办,注册成立了寿光市双桥无土栽培蔬菜专业合作社。同年,合作社与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合作,全村的西红柿生产基地被认定为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基地。2010年1月,合作社成功申报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定,产品也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后来,合作社又注册了“双桥兴”商标。现在,整个合作社的西红柿大棚发展到155个,占地650亩,产品名气也渐渐大了。
  合作社建立了独立的化验室和蔬菜市场,对全体89名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产前的生产资料购进和种苗订购,产中的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后的产品销售。化验员负责西红柿产品化验,在产品上市前,对每名社员的产品检验一次;产品上市期间,则实施抽检。凡是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上市出售,确保产品达到和超过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
  目前,双桥合作社生产的西红柿,因其无公害、质量高,赢得众多客户的青睐。除了平时来地头收购产品的以外,合作社采摘了部分精品果,统一销往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的超市。目前,他们正在与河南省郑州、黑龙江省佳木斯等地的客户洽谈买卖业务。
  李本兵说,2015年合作社社员管理的西红柿大棚,每个纯收入4万多元。南木桥村也因无土栽培蔬菜技术的大力推广,由一个穷村,摇身一变成了当地闻名的富村。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