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鱼类肝胆综合症

   2014-11-02 0
核心提示: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逐渐增大、水产药物的不规范运用、水体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原因,导致养殖鱼类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较为常见,即我们一般常说的肝胆综合症,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
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逐渐增大、水产药物的不规范运用、水体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原因,导致养殖鱼类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较为常见,即我们一般常说的肝胆综合症,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现就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疾病特征、风行情况、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作简朴的阐述。

一、发病原因

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有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我们称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二、疾病特征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伴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一倍以上,肝颜色逐渐变黄发白,或黄红白色相间呈斑块状,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五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三、风行情况

肝胆综合症近年来已普遍风行于全国各地,特别是池塘养殖较为普遍的浙江和江苏,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危害的对象有鲤、鲫、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其中以草鱼和鲫鱼最为突出。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以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为特征的鱼病,如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60%,以至可达60%~90%。

四、疾病诊断

诊断应以解剖发现肝胆病变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涂片镜检结果及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而定。要点如下:

1.肝肿胀、质地变脆、轻触易碎:有点状或块状出血,或瘀血;胆囊肿大或萎缩;胆汁颜色深绿或墨绿。

2.组织及腹水进行涂片、镜检可见密度大、活力强的无数点状细菌在视野内晃动。

3.抗应激力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捕捞后及运输过程,一经抵抗挣扎,身体充血发红,死亡不断。

4.放养密度过大,鱼群生长速度过快;病鱼鳍和体表某些部位发白或溃烂,食欲减退。

5.长期低剂量用药或大剂量(一般可达常规最高用量的2~4倍)运用外用消毒药杀虫、内服抗菌药等。

五、防治方法

1.科学投喂

对肝病的预防要严格按照科学养鱼的要求,培育良好的水质,选用营养全面、品质优良、合适所养殖鱼类的饲料,科学投喂,切忌过量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如果饲料原料脂肪发生变性,其中产生毒性很大的醛类物质,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若饲料受潮发霉,其产生的黄曲霉素、亚硝基物,对肝脏有很大损害。实验证明,投喂含黄曲霉0.008~0.012毫克/千克的饲料时,经8~12日,鱼肝脏发病率可达80%~100%。当水中氨氮浓度含量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泄,蓄积于血液之中,也易引起鱼类肝胆疾病的发生。

2.准确用药

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等,要做到合理用药,不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如溴氰菊酯、敌百虫、硫酸铜等,更不能用国家禁用鱼药或以农药代替鱼药施放于水体中。

在治疗肝病时要尽量弄清病原,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既要对症治疗,又要消退病因。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时以内服为主,外消与内服结合,同时加强饲养与管理。

(1)内服药物选择疗效显著的新型制剂,如"肝血宁"拌料饲喂。该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强肝利胆,药性平稳,可止血化瘀、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肝功能的恢复,并有效降低应激反应。运用按说明施行。也可用"肝肠宝"或"肝肠散",或选用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也有肯定疗效。

(2)内服吡哌酸或沙拉氟沙星(Sarafloxacin),对于杀灭内脏病原细菌有较好疗效,当然常见氟苯尼考或氟哌酸等抗菌药物也可以,但要求注意其耐药性。

(3)其他药物:古朗散(CURONSAN)、利肝素(水飞蓟素)、阿卡明及芦葫素等,对于保肝、强肝、抑制肝纤维素增生,恢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较好疗效。

(4)水体消毒灭菌,选用价格适中、疗效较好,无副作用的"鱼健宝"进行全池泼洒,同时按说明施用"池底净",调节水质,效果更佳。在购药条件不便的地方,选用二氧化氯制剂、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二溴海因等消毒药进行水体消毒灭菌。同时及时调节水体水质。排除部分底层老水,灌注新水并确保水体溶氧,以利病鱼及时得以康复。

(5)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组成方剂防治肝病,以下处方可以参考运用:当归、白芍、丹参、郁金、柴胡、黄芪、党参、山药、生地、泽泻、板蓝根、山楂、甘草等,该方剂具有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硬化发生等作用。

3.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针对肝胆综合症运用维生素的意义有二:一是补充维生素的不足。发生肝病时,由于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加之肝脏受损,一些能在肝脏合成的维生素量减少。因此,补充维生素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状态;二是维生素本身具有治疗作用,能加强鱼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促进机体康复。如维生素B12及其他B族维生素,促进鱼体对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利于肝细胞的再生。维生素C可促进肝糖元的形成,增强毛细血管弹性,提高免疫能力与抗应激反应能力。维生素K为合成凝血酶原原料,凝血酶原为凝血过程所必需的物质。补充维生素K,利于肝脏出血止血。同时,添加过量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肌醇等可以促进鱼肝脏的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发生,利于肝功能的全面恢复。

另外,在饲料配伍中常规添加鱼用应激宁,该药具有疏肝理气、排毒抗出血等功效,每吨饲料中添加鱼用应激宁200克,可防止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生。也可将动物肝脏煮熟,研磨成粉投喂,因为牛、猪等动物的肝脏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保护肝脏的因子,有助于促进受损肝细胞的再生、解毒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改善鱼体症状,增加食欲。

总之,应根据不同病因、症状及病理变化,选择采取治疗措施。能够联合运用时,施行综合管理,其疗效将更为显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鲟鱼常见病的症状及综合治疗
    我国鲟鱼养殖是近二三年发展起来的新项目,由于它的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投资鲟鱼养殖的人越来越多。但有关鲟鱼养殖的技术病害防治和鲟鱼对一些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报道却还少见,在养殖过程中遇到这方面的情况时却
    03-08
  • 鱼小瓜虫病与打粉病的分辨与防治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衣病。这两种病临床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均出现小白点,在水温25℃左右风行,不易区别,常贻误治疗机遇。病原体不一样小瓜虫病病原是小瓜虫,生活周期分为营养期和胞囊期
    03-08
  • 鱼病传播途径及预防对策
    1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1.1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有些个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简称病原体)。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或鳍基部、鳃瓣及鳃丝上,有些寄生于肠道内或腹腔
    11-02
  • 春季鱼类常见病的防治
    1.烂鳃病病原粘球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处,废食。鳃丝腐烂带泥,鳃盖内侧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草鱼鳃瓣感染粘球菌后,病变区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疡和侵袭性出血。青鱼、草鱼、鳙鱼等养
    11-02
  • 病毒性疾病:鳗鲡狂游病
    [病原]鳗鲡狂游病又称狂奔病、昏头病等。病原为鳗鲡冠状病毒。[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鳗首先出现异常抢食,接着停止摄食,离群独游,以后在水面呈挣扎状急游片刻后沉入水中,再上浮作挣扎状游动,张口呼吸,并无力地聚集在排污
    11-02
  • 春季鱼病防治技术综述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此时用药可保证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在春季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挡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春季鱼病
    11-02
  • 斑点叉尾鱼回的病害防治-尾孢虫病
    病因:由尾孢虫寄生引起。症状:虫体寄生在鳃丝、体表、游离寄生时,没有可见症状。当孢子虫在体表形成孢囊时,体表有点点的斑状。当孢囊脱落时,则在病灶形成红点斑状。寄生在鳃丝表面的孢子虫,危害性不大,当孢囊形成时,可影响
    11-02
  • 遮目鱼成鱼养殖病害防治
    一、鱼苗的自然分布自然海区鱼苗出现的工夫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南方早于北方,一般每年出现1次~2次。我国海南岛在清明节前后就开始见苗,从5月~6月直至8月~9月间均有苗,10月份苗量减少。台湾省沿海自然苗见于4月~9月,以5
    11-02
  • 春放鱼种“就袋消毒”法
    鱼种“就袋消毒”,是近年来养鱼户总结和运用的鱼种消毒新方法,其好处是简便,花钱少,能减少鱼病,成活率高。其方法是:1.操作①将盛鱼种的尼龙袋置于塘边(解开袋口),袋外袋内水面持平。②将药液入袋摇匀,并观察鱼种活动,按消
    11-02
  • 甲鱼白斑病病因及症状
    主要病原水霉(Saprolegnia)、绵霉(Achlya)。主要症状甲鱼四肢、颈部、裙边等处有白斑,表皮坏死、脱落,以至出血;患病甲鱼烦躁不安或于水面独自狂游。有时在食台和晒背场地上,不肯下水。此病四季风行,尤于4~6月和10~11月风行;
    11-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