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常见病的症状及综合治疗

   2015-03-08 0
核心提示:我国鲟鱼养殖是近二三年发展起来的新项目,由于它的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投资鲟鱼养殖的人越来越多。但有关鲟鱼养殖的技术病害防治和鲟鱼对一些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报道却还少见,在养殖过程中遇到这方面的情况时却

我国鲟鱼养殖是近二三年发展起来的新项目,由于它的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投资鲟鱼养殖的人越来越多。但有关鲟鱼养殖的技术病害防治和鲟鱼对一些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报道却还少见,在养殖过程中遇到这方面的情况时却只能借以往的经验技术来处理,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缺乏依据和信心。如果一旦病情判断错误或用药失误,不但错过了治疗机遇,还有可能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借此本人就杂交鲟鱼、俄罗斯鲟鱼等在幼鱼阶段的几种常见病及治疗处理的一些措施和经验同大家交流。

一、气泡病

1.症状:发病时,鱼游动缓慢、无力、上浮、贴边,有的反游游速快、活泼者不属病鱼。严重时在口前两侧的两条沟裂内,肉眼就可以看到里面呈线型排列的很多气泡。镜检,腮发白,鳃丝间粘液增加,有很多小气泡,鳃丝完整,肝较白,胃内有食物,肠内有黄色粘液和气泡,外观无其它症状,如同失血而死之鱼,有的鱼也表现为整个头部都充血,口的附近红肿而使口不能闭合。

2.病因:本病是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时大于10mg/L,使得鱼的肠道、鳃内、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再汇聚成较大的气泡,进而使微细血管产生栓塞,造成组织水肿等现象,而使鱼致死。在运用地下深层水或自喷地表水时,极易取到氮气过饱和的水而引发此病。

3.危害:该病对鲟鱼幼鱼15cm以上造成危害最大。据介绍,严重时,3~5天就可使过半数或大部分的鱼儿死亡,危害极大。本人在养殖中也曾遇过此病,所幸救治及时,损失不大。

4.治疗方法:

病重的鱼是较难恢复的。如果发现早,措施得当,此病是可以控制和治愈的。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经验:

(1)根本的方法是解决水源中过饱和的氮气或氧气。可用如下方法:

a.经沉淀―――曝气―――晒水之后再用

b.生物过滤或物理过滤水源

c.如果能换水源那就彻底解决问题了

(2)连续进行治疗

a.我们可以把有病的鱼搜集到经上述处理过的较低温水中,加大水流速度。

b.

①内服药饵。氟哌酸2-6‰,干酵母8-12‰,鱼肝油5-8‰,食盐5-10‰,大蒜8-10‰,同时可在饲料中增加一些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胡萝卜等。把以上药同饲料一起作成药饵,连续喂养7天,可以鲨司提内的有海细菌,以免造成感染,同时增加他的营养,提高抗病力。第一餐用药时,建议增加25-30%药量,第二餐回复正常用量。

②进行体外和水体消毒:采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进行药浴消毒。方法为留20-30厘米水深对鱼进行药浴消毒,30-45分钟后加入新水。鱿鱼一般的消毒剂药性都比较烈,而且每个渔场的水质情况都不相同。这里介绍一个简朴、适用、安全的方法,让你自己找出一个合适自己鱼池用药浓度,在你确定病因选准用药后,你不妨花2-3小时做一个药物浓度的梯度毒性食盐,这会比照搬别人的经验浓度有更切合实际一些,第一次用药就有效,这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说明用药(说明书)的浓度之上设3-4个浓度梯度,每个梯度增加0.25ppm或0.5ppm或1.00ppm等,以这些浓度的药液进行实验取水20升5条鱼,防在不同浓度药液的大盆中进行观察、计时,当两个小时左右,最高浓度盆里的鱼儿有不顺应时,取次高浓度作为治疗的标准浓度,治疗工夫为30-45分钟。这个浓度可作为以后用药的明白标准。

这里寻定2.5ppm浓度作为用药的标准浓度,外用消毒应当连续3天之后停止3天,再次连续消毒3天。

二、大肚子病

1.症状:由外观看,体色正常、腹腔部膨胀(不同于腹水病),向上,浮在水面无力游动。解剖发现胃中食物较多,有气,肠道边也有气泡,有的胃中食物不多,但有气。

2.病因:笔者认为是由于消化不良或气单孢菌引起。

3.危害:该病危害不大,只会有少量的病鱼,不会很快死亡,传染率也不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富农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鱼小瓜虫病与打粉病的分辨与防治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衣病。这两种病临床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均出现小白点,在水温25℃左右风行,不易区别,常贻误治疗机遇。病原体不一样小瓜虫病病原是小瓜虫,生活周期分为营养期和胞囊期
    03-08
  • 鱼病传播途径及预防对策
    1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1.1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有些个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简称病原体)。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或鳍基部、鳃瓣及鳃丝上,有些寄生于肠道内或腹腔
    11-02
  • 简述鱼类肝胆综合症
    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逐渐增大、水产药物的不规范运用、水体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原因,导致养殖鱼类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较为常见,即我们一般常说的肝胆综合症,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
    11-02
  • 春季鱼类常见病的防治
    1.烂鳃病病原粘球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处,废食。鳃丝腐烂带泥,鳃盖内侧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草鱼鳃瓣感染粘球菌后,病变区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疡和侵袭性出血。青鱼、草鱼、鳙鱼等养
    11-02
  • 病毒性疾病:鳗鲡狂游病
    [病原]鳗鲡狂游病又称狂奔病、昏头病等。病原为鳗鲡冠状病毒。[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鳗首先出现异常抢食,接着停止摄食,离群独游,以后在水面呈挣扎状急游片刻后沉入水中,再上浮作挣扎状游动,张口呼吸,并无力地聚集在排污
    11-02
  • 春季鱼病防治技术综述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此时用药可保证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在春季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挡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春季鱼病
    11-02
  • 斑点叉尾鱼回的病害防治-尾孢虫病
    病因:由尾孢虫寄生引起。症状:虫体寄生在鳃丝、体表、游离寄生时,没有可见症状。当孢子虫在体表形成孢囊时,体表有点点的斑状。当孢囊脱落时,则在病灶形成红点斑状。寄生在鳃丝表面的孢子虫,危害性不大,当孢囊形成时,可影响
    11-02
  • 遮目鱼成鱼养殖病害防治
    一、鱼苗的自然分布自然海区鱼苗出现的工夫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南方早于北方,一般每年出现1次~2次。我国海南岛在清明节前后就开始见苗,从5月~6月直至8月~9月间均有苗,10月份苗量减少。台湾省沿海自然苗见于4月~9月,以5
    11-02
  • 春放鱼种“就袋消毒”法
    鱼种“就袋消毒”,是近年来养鱼户总结和运用的鱼种消毒新方法,其好处是简便,花钱少,能减少鱼病,成活率高。其方法是:1.操作①将盛鱼种的尼龙袋置于塘边(解开袋口),袋外袋内水面持平。②将药液入袋摇匀,并观察鱼种活动,按消
    11-02
  • 甲鱼白斑病病因及症状
    主要病原水霉(Saprolegnia)、绵霉(Achlya)。主要症状甲鱼四肢、颈部、裙边等处有白斑,表皮坏死、脱落,以至出血;患病甲鱼烦躁不安或于水面独自狂游。有时在食台和晒背场地上,不肯下水。此病四季风行,尤于4~6月和10~11月风行;
    11-02
点击排行